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通辽微电影演员【报名帖】论坛版主招募中!你是论坛的大神儿就来报名吧!招聘市场运营主任\新媒体运营专员\出镜主持等2015年内蒙古计划招400名特岗教师虚位以待  诚邀入驻
查看: 36331|回复: 0

[热点民生]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1949—2021年)资料汇编(15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9 06: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秦皇岛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1949—2021年)资料汇编(157)-1.jpg

打造法治文化社区 争创全国一流司法所

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前进巷社区,道旗迎风招展,“传播法律知识,培育法治信仰”等法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停车场旁的法治文化墙图文并茂,对物业管理、机动车驾驶等常见的法律法规有着详细的解释。“六五”普法以来,大学西路司法所本着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和谐发展的宗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法治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司法所根据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选拔法治宣传员5人。社区居委会对司法所给与多方面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社区用于普法的开支有5万元。社区还积极为司法所提供办公场地,让司法所搬进社区二楼,既方便为居民服务,也便于社区与司法所之间的联系,将社区普法进一步引向深入。针对近几年普遍出现的新问题,如:劳务纠纷、物业管理、婚姻家庭纠纷等,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一是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站,建立了一支由全国人大代表、律师、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5人组成的“阳光法治宣讲团”,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二是在社区成立了市民普法讲堂,针对居民需求,每季度举办一次法治讲座;三是在社区设立法治图书室,免费供居民查阅;四是制作社区法治宣传栏,定时更换宣传内容,向居民广泛宣传法律知识;五是举办普法书画笔会,将书法家的作品装裱后挂在社区办公楼内,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六是在公交综合小区每个单位设立一块依法治国社区专栏,内容有法治宣传、便民法律服务、律师热线,社区居民只要拨通电话,法律服务者会随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并为老弱病残居民提供上门服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使社区居民的守法意识不断增强,法律知识日益丰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呼和浩特市司法局等有关领导考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学西路司法所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办公条件完善,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在普法依法治理、法律进社区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来,大学西路司法所协调各方面力量,利用播放宣传录音,张贴宣传标语,举办法治讲座、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演出,出动宣传车,开展法治咨询等形式在辖区小区、驻区单位、各商业网点宣传法律法规。截至目前,司法所与社区共出板报28期,法律咨询129人次,发放传单6800份,播放宣传录音17小时,开展大型宣传活动8场次,举办法治讲座7场次,举办干部及法治宣传员培训班2期,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展6次,悬挂普法条幅38条,发放干部普法教材30本。司法所还成立了流动调解室,上门解决邻里纠纷。司法所所长李海瑞说,他现在正筹划成立社区法治文艺队,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普法宣传。大学西路司法所先后被评为全国妇女法制宣传教育示范点、自治区规范化司法所和“2001年——2005年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
今年是“六五”普法验收之年,大学西路司法所在推进法治社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辖区居民法治观念普遍增强,群体性纠纷、群体性上访、民转刑案件基本得到控制,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4%以下,辖区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大学西路司法所正一步步向全国模范司法所行列迈进。
2015年9月24日 24197期 第9版





本土电商瞅准 社区服务平台

杨丽萍

本报9月24日讯 9月24日,由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兴康社区,与内蒙古易客居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易客居家”网络服务平台启动。
据了解,“易客居家”网络服务平台是以互联网销售模式为平台,将商品从生产基地直接配送到老百姓家里的一个传输纽带。这个平台内容涵盖广泛,除了衣食住行等实体商品外,还包含家政、跑腿等一系列的便民服务,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老百姓的吃穿住行等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网络平台,该社区电商平台的出现更加顺应了市场需求,对扩大消费、促进就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2015年9月25日 24198期 第4版





乌兰社区有个“三师一员”工作室

居民有法律困惑不再凭空瞎猜了

敖旭扬

“您好,请问您来咨询什么事项?”“请稍等,马上帮您解答”“请慢走,再见”……在包头市昆都仑区乌兰社区的“三师一员”工作室,居民马大姐说:“过去我们遇到邻里纠纷或者不明白的法律问题不知道该找谁求助,只能自己凭空瞎猜,现在来‘三师一员’工作室,专业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帮我们出谋划策。”
“三师一员”工作室是今年乌兰社区党委新增的为民服务窗口和载体。在深入开展五级示范抓引领工作中,乌兰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身边甚至居民家中的有效方式,通过摸底调查和征集民意,根据社区常住人口多、市区两级离退休老干部多且对社区建设和发展怀有高度热情的特点,在区司法局、民政局等单位的帮助下,精心打造了以心理咨询师、律师、社会工作师和人民调解员为主体的“三师一员”工作室,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化解邻里纠纷等公益活动。
在五级示范抓引领工作中,昆都仑区逐步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并延伸引领范围,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区域化联席单位、社会组织与社区、农村结对共建。通过领导干部引领街镇、机关单位引领社区,实现了按需对接,精准服务,切实解决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截至目前,各级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解决养老、就业、医疗、法律等各类问题1100多个。
这几天,家住鞍山街道办事处话剧团小区的李大爷特别高兴,因为小区里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中,“我们小区的路面破损严重,地下管网也年久失修,冬天暖气不热,漏水啥的也是常事。这下可好了,今年终于能过个暖暖和和的冬天了。”得知话剧团小区管网需要维护,街道办事处与联系干部、结对共建单位——区房管局积极协调,对小区内12万平方米的硬化路面进行改造并对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更换,预计十月中旬改造便可全面完成。
昆都仑区表示,每名联系群众的干部都将以务实的态度选准突破口,在充分了解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科学统筹资源,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真正让基层百姓感受到帮扶带来的实效。
2015年9月28日 24201期 第6版





陈洁在社区搞了个“邻里帮帮团”

海军

“同一片蓝天,同一片大地,美丽的家园,和谐的社区,来来来……”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桥西马桥街社区活动室传出阵阵合唱的歌声。正在参加合唱的张大爷说:“陈书记来后,社区变化可大了。我们现在唱歌、跳舞、打牌、健身有了活动场所,还能免费理发、看病,生活在这样的社区多好啊!”
张大爷所说的陈书记就是桥西街道马桥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洁。
“作为居民自治管理小组的一员,我负责乒乓球室、健身室的日常卫生和机械管理,有空我还帮着社区打扫卫生、维护依序。”王海英满足地说。低保户王海英丧偶多年,身有残疾,一直无固定工作,孩子在外地读大学,生活的艰难一度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陈洁了解情况后,经常去他家看望,陪他聊天谈心,逢年过节送去慰问品,邀请他参加社区活动。渐渐地,王海英敞开了心扉,开始积极面对人生。
2014年10月,马桥街社区搬进新装修的综合服务中心,全新的社区阵地开辟出多个活动室,可满足居民群众的各种需求。但是,十几个开放活动室的日常卫生、安全管理、物品使用、机械维护都需居民自主解决。为调动大家共同管理社区的积极性,陈洁开展了“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主题活动,随后,社区出现了一个个像王海英一样的居民管理员。
52岁的居民成久宁瘫痪在床6年多,为维持生计,妻子常年在外打工,白天一人在家无人照顾。“邻里帮帮团”成员许荣花每天到成久宁家,像照顾自己的儿子一样,给他喂水喂饭,擦洗身体,陪他聊天。陈洁还带领“帮帮团”成员登门给他读书念报,采买水果蔬菜等。成久宁的妻子感动地说:“真不知该怎样答谢陈书记对我家的帮助!”
2014年7月,马桥街社区在陈书记和社区党支部的引导下,成立了由30名离退休老人组成的“邻里帮帮团”志愿者服务队,同时推出社区“邻里中心”自治家园建设项目,旨在通过“邻里中心”帮助邻里街坊解决衣食住行等各类生活问题,既保障了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又营造了互助和谐的邻里关系。
2015年9月28日 24201期 第6版





通辽市开鲁街道 在职党员主动认领421个微心愿

宋海民、张悦杰

本报通辽9月27日电 为拆除横在党员与群众间的“隔离带”,使党员伸出的“服务之手”和群众的“需求之手”拉得上、握得实,开鲁街道组织在职党员在辖区内开展了“对14类特殊居民的关爱活动”。各社区以低保户、贫困户、大病户、残疾户、高龄户、军属户等14类特殊群体为重点,通过上门走访慰问、发放心愿卡等方式,广泛征集具体实在、可行易行的“微心愿”。在职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微心愿”进行认领,并对能为、愿为、善成的“微心愿”,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比较特殊的群众“微心愿”,由街道统筹安排、协调解决。截至目前,共征集微心愿576个,认领421个,达成微心愿397个,受益群众800余人。
针对各社区在职党员分布不均衡问题,由街道牵头,按照社区的实际需要,将在职党员以网格为单位合理分配到8个社区,并以网格党支部为单位集体组织开展活动,以往在职党员“跑单帮”的帮扶模式,变为了党组织“组团式”开展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的作用和力量。
2015年9月28日 24201期 第6版





卓资县人民法院 社区法律工作站挂牌运行

近日,卓资县法院在4个社区设立法律工作站,就地化解社会矛盾, 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最基层。
为使工作取得实效、形成常态化,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每周安排两名干警进站服务,通过开设法制课堂、接受法律咨询、发放普法宣传手册等,为群众现场解疑答惑,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工作站作为法律工作的一个平台,将紧紧围绕“和谐卓资”主题,以创建“平安社区”为出发点,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力求在创新司法为民方式、拓展服务领域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实实在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提供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
2015年10月12日 24210期 第3版





科左后旗供电公司:悉心服务进社区

包沙日古拉

本报通辽10月24日电 近日,国网科左后旗供电公司团委以开展“悉心”服务进社区活动为契机,组织团员青年前往驻镇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小区居民讲解安全用电常识、节电技巧及家用电器使用注意事项,提高居民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意识。同时,主动为小区居民检查线路、电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用电安全。
2015年10月26日 24224期 第9版





推进社区警务建设 和谐警民关系

任国威

进入2015年以来,根河市公安局红旗路派出所将社区警务建设作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强力推进,进一步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和谐了警民关系。
今年,该所确定了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的两个重点:一是进一步强化警民合作;二是推动社区警务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在强化警民合作方面,该所积极推行“问政于民”的工作思路,还将社区内有一定威望的群众吸收到矛盾纠纷调解小组中,参与社区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3月以来,警民联合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共计化解夫妻矛盾62起,化解邻里纠纷91起,化解其他类型的矛盾纠纷24起。
在推动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方面,该所通过微博平台和微信群,既方便了派出所向社区居民实时发布最新的规章制度和治安动态,也方便了辖区群众向社区民警实时报送各类情况。截至10月中旬,该所共计通过网络向社区居民推送各类信息107条,接收群众上报的辖区动态481条,成功抓获治安案件嫌疑人9人,及时化解群体性事件2起。
2015年10月26日 24224期 第9版





翁牛特旗公安局创新社区警务显成效

李鹏飞

今年1月,翁牛特旗公安局将乌丹派出所承担的社区警务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乌丹社区警务大队,下设新城、全宁、新华、古城、永兴、河南6个警务室,划分20个民警责任区。通过民警+专职、警民联防+视频监控、数字警务+传统警务、网下+网上等警务模式,将社区警务室打造成贴近群众、顺应群众新期待的“窗口”。
翁牛特旗公安局在警务室推行“以社区为家、与群众为伴”的岗位模式。20个民警责任区一律以民警姓名后两字命名,责任区下辖82个治安小区、328个联防协作区、164个警务工作点。
社区民警实行错时走访和弹性工作,解决了“警务盲区”问题,民警每周在社区工作时间超过了30个小时,提高社区的见警率、民警的管事率和群众的知晓率。
今年5月,乌丹社区警务大队开通“平安紫城”微信平台,旅店业主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核实旅客身份。原来对忘记携带身份证的旅客,旅店人员需要带其到派出所核实身份。现在只要用手机给旅客拍个照片连同旅客身份证号码一并上传至微信平台,民警便可在网上核对。这样既免去了往返派出所的麻烦,也提高了信息登记的真实性。
翁牛特旗公安局以基础信息化为核心,以警务大数据为支撑,把公安工作扩展到电脑、手机上,与群众开展“指尖上的对话”,共创平安社区。
2015年10月29日 24227期 第9版





送法进社区

孙韬 摄

包头市公安局青山治安分局联合辖区先锋道办事处青园社区党委,在公忽洞社区摆放法律咨询台,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通过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引导辖区群众学法、懂法、守法。
2015年11月16日 24245期 第6版





社区警务室:家门口的派出所最贴心的好邻居

王平、张雪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公安局为进一步深化公安改革,以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为核心,着力打造新型社区警务,提升了警务工作效能,更好地服务社区百姓,全面发挥社区警务室的前沿阵地作用。
30个社区警务室功能升级
今年5月以来,临河区对社区警务室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在城区重点社区建立完善了30个社区警务室。
如今,当地的社区警务室全部实现了职责统一、外观标识统一、硬件设施统一、社区基础工作台账统一的“四统一”。同时,他们从派出所的日常工作出发,将流动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管理、治保组织管理服务群众、信息采集工作确定为社区民警的主要任务,在实战中提升警务技能和素质。
社区警务力量更足更专注
临河区公安局创新采用了“1+2+N”的工作形式,由一名民警带领两名辅警,以及若干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和“红袖标”联防员等组成社区警务工作团队,改进了过去的社区警务模式,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相互协作,保障社区治安稳定。
此外,按照社区警务改革部署,专职社区民警原则上不再侦办、查办刑事、治安案件,不参与社区外临时性、应急性警务活动,全面扎根社区,只承担本社区内的110警情。辖区内发生警情,社区民警将第一时间处置,为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社区警务服务更加周到贴心
作为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窗口和平台,社区警务室办理外来人口登记、出租房屋管理、组织治安防范、消防管理,为群众办理各种证照、采集人口信息、调节邻里矛盾。对辖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实行动态管理,逐户登门拜访,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当辖区群众有疑问、有困难时,可在第一时间联系社区民警寻求帮助。有治安问题苗头时,责任区民警可以在第一时间介入、及时化解,有效地发挥警务室的矛盾纠纷调处功能。
基层基础科萨日娜副科长说:“社区警务室的完善是临河区公安局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举措之一,它不仅在工作地点和工作模式上有了转变,对民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公安机关更加贴近群众,切实提高了群众见警率、满意度和安全感,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了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身边的好邻居’”。
2015年12月1日 24260期 第6版





宣讲小组进社区

韩冷 摄

12月2日,扎兰屯市繁荣街道办事处宣讲小组成员为社区干部及夕阳红志愿宣传队队员解读自治区九届十四次全委会公报。
2015年12月3日 24262期 第1版





内蒙古环保宣传进社区进学校

杨爱群、多林

“新环保法有多少章多少条?”“每年的几月几日是环境日?”“新环保法规定公民有怎样的环保责任?”在鄂尔多斯东胜区纺织街道曙光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知识问答正在进行。
这是由内蒙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局、东胜区人民政府近日联合举办的“践行绿色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活动现场。“如今大家出门都开车,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严重的污染了空气,我平时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外出,我也经常会教育我的孩子少开车,绿色出行。”正准备参加骑行比赛的杨阿姨说。
“曙光社区是东胜区一个居住人口较多的社区,多年来,借助社区活动范围广、人数多的优势,每年都会举办10多次这样的环保宣传活动。曙光社区党支部的杨书记介绍,他们还组织了向“环境友好使者”和“巾帼环境友好使者”颁发证书、向“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授旗、少儿环保时装秀、垃圾分类、环保表演等活动,号召更多的居民了解环保知识,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在现场,东胜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向居民介绍新环保法的相关知识,解答环保问题,发放环保购物袋。
自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内蒙古不断加大对新法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多渠道、多角度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积极引导公众遵法守法、树立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理念。日前,在包头市高新区民磬路小学的操场上,新环保法进学校宣传活动正在进行,内蒙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王峰为学校捐赠了新版环境保护法宣传品及《践行绿色生活》宣传册。在环保手工艺品制作现场,三年级一班的学生侯静宇正在认真地用树叶粘贴画,她说:“树叶可以降解,将来画坏了,把它扔掉不会污染环境。”在展示室,用塑料瓶、废纸、易拉罐、废纸杯等废旧物品变成了环保手工艺品,包头市环保宣教中心工作人员伊敏介绍:“宣教中心正在与包头市电台准备联合举办‘前方有爱’活动,把学生制作的这些环保手工艺品进行义卖,帮助贫困中小学生,在树立保护环境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牧区环保宣传活动,旨在倡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让生态文明的理念默化于心、潜化于行。”王峰表示。
2015年12有4日 24263期 第4版





110名志愿者 走进社区宣传法律

张文强

本报12月4日讯 12月4日上午,呼和浩特市大召广场人头攒动,区直机关党员志愿者进社区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
“没想到宪法有这么多内容,而且大多与我们老百姓关系密切。”翻看着宣传手册,市民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12月4日是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在现场开展法律咨询的呼和浩特市荣盛律师事务所律师苗荣胜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就是要让宪法权威真正深入人心,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特别是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对于培养和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法治意识,是一种契机,更是一种推动。
此次活动由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组织开展,旨在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参加当日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的党员志愿者共有110名,来自自治区高院、总工会、妇联等单位。
2015年12月5日 24264期 第2版





帮社区居民实现心愿

张启民、盛英伟 摄影报道

“希望在小区里增加些健身设施”“我想要一个电磁炉”“想多看几场露天电影”……这些小小的心愿,都来自于赤峰市松山区向阳街道各个社区的居民。该街道每个社区都有一面心愿墙,工作人员会先把居民的“微心愿”搜集上来,然后按照扶贫帮困、便民利民、治安维稳等进行分类登记整理,并把这些“微心愿”和联系方式工工整整地填写在心愿卡上,心愿卡满满贴了一墙。最后由结对共建单位的职工、辖区在职党员和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纷纷前来认领居民的“微心愿”,并在居民的企盼中兑现。一个个微小的心愿实现了,居民们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得到解决,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了。
自10月份以来,向阳街道各社区充分调动和整合辖区各方力量,以居民日常需求为导向,携手结对共建单位。截至目前,各社区与结对共建单位已帮助完成居民“微心愿”25个,累计投入2.7万余元。
图片:
想要一个蚕丝被的心愿实现了。
满墙的心愿。
2015年12月8日 24267期 第11版





社区警务室巧解居民纠纷

杨延宝

本报赤峰12月7日电 “要是有谁敢把我老头子的这些宝贝请走,我就死给你们看!”日前,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派出所契丹警务室,居民老徐因为捡垃圾的事儿,与小区的业主发生矛盾。
老徐是一位孤寡老人,儿女常年不在身边,他喜欢收集各种垃圾,还将物业公司为小区配备的手推式垃圾箱带回自己居住的车库里存放垃圾,每天都要挑拣一番,赚点零用钱。堆放在小区里的垃圾不仅影响周围居民,更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物业负责人与其多次沟通,老人声称若有人干涉就采取极端举动。
契丹警务室的社区民警主动介入,协调物业公司专门为老徐划出一块挑拣垃圾的地方,化解了彼此的冲突。林东镇派出所始终将调解工作向社区延伸,使许多类似的小纠纷在没有报警的情况下就被解决于萌芽状态。
2015年12月8日 24267期 第6版





昆都仑区成立72个社区群众工作室 居民有求 社区必应

肖振英

“郭主任,通知今天擦玻璃的什么时候能来啊?我和老伴在家等着呢,可别把我们落下啦。”包头市昆都仑区东友谊22社区居民韩德梅在社区的微信群里着急地问道。
“大娘,咱们小区只要是65岁以上的居民家里都给免费擦,等他们来了我让他们第一个给您家擦。要是不满意您再来工作室找我。”社区主任郭孝红一边发布免费讲座的通知,一边回答着居民的问题。
“郭主任可没少给我们办实事,给我们打扫卫生、找人陪我们聊天、还有专门的人上门给我们梳头捶背理发。现在只要一接到郭主任的电话,那肯定是又有好事要上门了。”韩德梅说。
韩德梅口中的幸福生活,只是昆都仑区众多社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昆都仑区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针对以往居民需求掌握不全面、服务不及时、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该区以社区居委会为载体,大力开展社区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扶持各具特色的社区群众工作室开展工作,将服务窗口前移至居民身边,开创了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与社会组织联动
服务送进居民家
昆工路街道东友谊22社区的郭孝红群众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7月,是包头市成立比较早的群众工作室。“我从2000年就开始干居委会主任,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应付工作了,可是小区里繁杂的琐事每天还是让我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有没有一个方法能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这么多,能不能让他们也参与到社区工作中?”谈起创立群众工作室的初衷,郭孝红如是说。
2012年,郭孝红考取了国家社工师资格证,对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参与和了解。通过创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的工作模式,郭孝红工作室为社区和社会组织搭建起了一个联系的桥梁,吸引了多家社会组织把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落在她们社区,除了为老年人免费擦玻璃、在卫生间安装防跌倒扶手杆意外,还有许多社会组织定期来社区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健康养生大讲堂、公益演出等活动。
为了实现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双孵化全覆盖”的目标,郭孝红工作室现已成立党支部,培育备案了常青藤老年健身队、每周一画工作室等22家社会组织。
“现在有些社会组织还不够成熟不够活跃。表现突出、影响力大的只有有数的几家,下一步我打算重点培养那些还不够成熟的社会组织,让所有的社会组织都能充分发挥作用。”郭孝红说。
成立联合党支部
社区与企业双赢
在黄河西路街道办事处友谊19街坊第四社区里,有一片桃花林。每到花季,这里都会变成粉色的世界,鸟语花香引得不少社区居民前来赏花留影。但谁能想到几年前,同样的位置上却是一片臭气熏天、堆积已久的垃圾?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要归功于社区居委会主任吴秀凤和她创建的吴秀凤为民工作室。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大家有什么困难都要来找吴秀凤。“我看到大家有困难不能不帮,可是单凭我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总有一些事是社区解决不了的,怎么办?我的办法就是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吴秀红说。
考虑到社区居民以包钢职工为主,周围所驻单位又多,吴秀红在自己的工作室成立了联合党支部,邀请包钢和周围的单位都来参加,共同为社区建设出力。
“你们的职工在我们小区住,职工家里问题多,也会影响工作。为小区解决问题,也就是在为咱们企业解决问题啊。”这是吴秀凤在和企业打交道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常年堆积的垃圾需要清理,社区又拿不出这份钱,吴秀凤就多次协调包钢帮助解决清运垃圾的问题。小区路中央有两根电线杆,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她又多次跑昆区供电局,最终处理掉了这两根“拦路杆”。24号楼积累多年的楼道亮化问题,也是她多方奔走才得以解决……
求人办事不容易,这其中的困难与心酸,恐怕只有吴秀红自己才能说清楚。
“现在好了,工作室和联合党支部把社区和各个单位都联系在一起了,单位有什么好事都会想到社区,这不妇联下属的好帮手家政服务公司最近有一些公益岗位,他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们社区,我准备让社区里经济有困难的家庭去试试呢。”提起现在的工作状况,吴秀凤一脸的自豪。
开展特色文体活动
充实居民老年生活
周一上午合唱团、下午评剧,周二上午二人台、下午手风琴,周三上午书法绘画、下午夕阳美时装队……这是府东路街道锡华社区郭玉红群众工作室的活动安排,小小的一张A4纸被排得满满当当。
府东路街道锡华社区居民主要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构成,老年人口比例较高,居民收入和文化素质也很高,平日里年轻人一出去上班,老人们感觉很孤独。针对这一情况,郭玉红群众工作室开展了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活动,同时开展各有特色的问题活动,让社区老年人都能在工作室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
“每天我们姐妹们来这儿跳跳舞唱唱歌,比打麻将扑克好多了,现在我每天比以前上班的时候还要忙呢,感觉生活更充实了。不和你说了,老年摄影协会的展览马上开始了,我赶着去帮忙呢。”老年记者站的王凤玲说。
郭玉红群众工作室又打造了“宋阿姨爱心烘焙室”,通过打造舌尖上的邻里情,吸引中高档社区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在每年的传统节日里,烘焙室还会做各种烘焙食品,为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
如今,昆区的72个社区都成立了群众工作室,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
东友谊22社区的社工在安装防跌倒扶手。
东友谊22社区的社工在为老年人家庭擦玻璃。
共建单位包钢一中的学生在为友谊19街坊第四社区清理小广告。
2015年12月18日 24277期 第12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