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6032|回复: 0

[学无止境] 不想工作的时候,不妨试试断、舍、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8 05: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Reserved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APP

漫画家蔡志忠曾说:“每块木头都能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如果不懂得简化、删除,那么在职场上也很难提升、成长。这篇文章3000字,预计8分钟读完,相信你会有收获。

作者 | 帆书 · 加号

编辑 | 木木

来源 | 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点击预约直播

如显示已结束,点开关注视频号

👇👇👇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曾开设一门网课,叫作《工作之苦》。

开课前,不少网友都纷纷跟他倾倒自己在工作中的“苦水”:

有的说工作的杂事太多了,没办法专心做好本职工作;

有的说人际关系太难处理了,和同事经常起冲突;

有的说自己为公司卖命十多年,结果升职加薪的机会少之又少。

梁永安教授听完后说道:其实现在的工作之苦,早已不是身体的苦,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苍茫。

w3.jpg
▲ 图源网络,侵删

是啊,现在的我们其实并非被工作本身所累,而是那些恼人的琐碎小事、人情世故。

要想解决工作中的疲惫和心累,就要学会断舍离的智慧:

删除不必要的事情,摒弃无用的情绪,摆脱多余的关系。

w4.jpg

与其总抱怨,不如先收敛。

网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哪个零件坏了最让你害怕?

90%的人都选了刹车。

刹车失灵对人、对汽车来说都会造成严重事故。

工作中的情绪也是一样。

被安排新任务时,觉得难度太大,逢人就说抱怨、吐槽,迟迟无法打起精神做事;

遇到不讲理的客户,觉得不被理解,委屈、愤怒,最终出言回怼,结果合作破裂;

加班做方案,结果领导说做得不行,瞬间崩溃,觉得自己被针对,想直接甩手不干。

这些多余的情绪,才是让人陷入焦虑的源头。

最近播出的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中,实习律师许文婷刚开始工作第二天,就得到当头棒喝:

没通过第一次考核不说,还要面对接下来的高压考核,一直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

加班途中,她突然接到男友电话,压力和委屈一下子涌上心头,忍不住躲到窗户边哭了。

但挂断电话重新回到工位上后,她又迅速恢复状态。

一边冷静地安慰同组的实习生不要沮丧,一边继续投入了明天的辩论准备工作。

w5.jpg
▲ 图源网络,侵删

仿佛刚才的挫败和无助,都没有发生过。

她清楚地知道,当下的重点是通过考核,而非陷入多余的情绪中。

最终,在第二天辩论中,她用清晰的思路,精准的表达,获得带教老师一致认可。

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工作的迷思》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工作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读者们讨论之后给出的答案是:

一、要有经济报酬;二、要有成长价值。

情绪,其实是工作中最不需要的东西。

因为解决问题,远比解决情绪来得事半功倍。

被领导批评,就事论事,错了就改,不反复纠结;

与同事有摩擦,当下就解决,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遇到有人不怀好意的沟通,别去解读,不把精力花在他们身上。

想要工作得到提升,与其总抱怨,不如先收敛。

要知道,你多陷入情绪一分钟,解决问题的时机就会少一分钟。

w6.jpg

做好自己事情,理清同事关系。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w7.jpg
▲ 图源网络,侵删

不少人表示:在工作中最累人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些处理不完的人际关系。

最近和朋友佳佳聚餐,回去的路上她说:这班上得太压抑了。

我当下就觉得奇怪,她一直都是人缘最好的,而且工作四五年了,她一直都说公司很好。

原来,她最近接了一个新项目,但是需要跨部门合作,同时向两个部门领导汇报。

可全公司都知道这两位领导一直不和,导致她一直被夹在中间传话。

结果流程出现问题了,也都怪在她头上。

原本她和那个部门同事关系都挺好的,现在都整得挺不愉快。

可她也只是想让大家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根本没想到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同为职场人,我为好朋友感到心塞,可又明白了职场的处世真相——

人际关系这碗水,永远别想着端平。

与其两面讨好,不如把事情做好。

乔布斯才华横溢,但性格偏激、喜怒无常。

很多人仰慕而来,最后愤然离去。

但是,乔布斯却说:我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他知道,比起所谓的“面子工程”,聪明人更关注实际的成长。

与其浪费时间在为人处世上,不如花时间把事情做好,将目标实现最大化。

也只有那些能专注于成长、结果的人,才能够走上金字塔顶端,更会成为他一生的挚友。

非常认同这句话:你来工作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交朋友的。

做好自己事情,理清同事关系,这才是职场中的处世智慧。

遇到同事拉帮结派,搞职场排挤时,不参与、不讨论;

对同事间讨论的八卦,不关心、不好奇;

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保持距离、不期待。

与其浪费时间在不必要的人身上,不如花时间让自己精进。

w8.jpg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工作很忙,成长很难,别让所谓的关系,拖延你前进的步伐。

w9.jpg

永远不要杂乱无章地进行工作。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场面:

诸葛亮为逼司马懿出战,派使者送给他一套女人的衣服。

司马懿收到后问使者:丞相如此繁忙,身体如何?

使者回答说:丞相事必躬亲,只是最近不思饮食。

司马懿听后大喜:诸葛亮如此操劳,恐怕要不久于人世了。

果然,不久就传来诸葛亮离世的消息。

诸葛亮是一代将星,虽然聪明过人,但事事操心,结果让自己操劳过度。

反观司马懿,明明没有诸葛亮聪明,却赢在了做事极简,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不管多余的事。

然而,工作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掉入了同样的陷阱——试图自己做完所有事。

领导安排一个任务,就马上开始,从来不想应该如何分工,结果自己忙得焦头烂额;

要做一张海报,不仅想好了内容,甚至连海报布局、颜色、版式全都自己找,结果设计师说这个风格和版式不匹配;

做调研时,全程自己找问题、出调研报告,做用户采访,却被领导认为得出的结果过于片面。

我们总觉得能够完成才是本事,却不想懂得抓重点,才能将事情做到极致。

正如《麦肯锡极简工作法则》一书中写道:永远不要杂乱无章地进行工作。

早在微信项目启动时,张小龙就明确一条准则:要做一个对用户负责的工具。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摒弃了许多功能与利益。

为了让用户更方便进入微信与好友聊天,他舍弃了巨大的开屏广告利益;

为了让用户快速添加微信好友,他把【摇一摇】的时长缩短至3秒。

正如约书亚所说:

我们丢弃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领导安排任务时,分清轻重缓急,先做关键重要的事情,别在小事上纠结;

将同类的事情合并处理,快速解决,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工作上;

和同事分工合作,把属于别人的事情交给对方,专注自己的任务。

要知道,战术上的勤奋,永远无法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w10.jpg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任何时候,专注20%的事,比做好80%的琐事要有效得多。

w11.jpg

与你共勉。

漫画家蔡志忠曾说:

每块木头都能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如果不懂得简化、删除,那么在职场上也很难提升、成长。

趁自己还没有出现心累、无效忙碌、停滞不前的状态前,先舍弃无用的情绪、摈弃杂乱无章的工作、摆脱多余的关系。

专注自我的提升,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

点个「在看」,跟各位打工人共勉。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END

关于作者

/About Author/

作者:帆书 · 加号。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作为优质的内容平台,樊登读书一直在打磨好内容,精推好书,为无数书友的实际生活带来改变。关注帆书 原樊登读书,和6000万+书友一起用读书点亮生活。

最新推荐

/Recommendation/

企业培训  ▏入驻书城  ▏品牌联合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看完关注插座APP

避免错过更多好文
👇👇👇


分享、在看、点赞,3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