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6259|回复: 2

[今日奈曼] 北方暴雪46小时:牧民严阵以待之下被压塌的牛棚与自救重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2 21: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持续46小时的成灾暴雪过后,内蒙古通辽的开阔天幕终于放晴。养殖户张顺龙在牛场驾驶铲车推起一斗白雪,底下棕色泥土重见阳光。

综合强度指数位居历史第四位的寒潮事件刚刚过去。根据中国气象局消息,国家气候中心的评估报告显示,此次寒潮事件降温幅度大、雨雪范围广、极端性强——有101万平方公里国土降温超16℃,151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11月历史极值。

应急管理部为此紧急派出工作组赶赴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指导协助地方做好灾害应对和救灾救助等工作,并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份调拨23.79万件棉大衣和棉被等中央救灾物资。

南都、N视频记者向多名从业者了解到,这个冬天才开始,暴雪就已重击内蒙古及东三省的农牧种植业,对乡村地区影响尤甚。有气象专家向南都记者分析认为,国内今年先后遭遇极端寒潮、回暖、沙尘、雷雨大风、龙卷风、极端暴雨等极端天气,是全球变暖基础上叠加“拉尼娜”等因素所致,不能期待这一进程会主动减缓或消失。

北方暴雪46小时:牧民严阵以待之下被压塌的牛棚与自救重建-1.jpg


近日,内蒙古通辽市遭遇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风雪天气,当地交通、农牧业生产、电力供应等方面受到影响。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灭顶之灾

存栏342头西门塔尔牛的张顺龙并非对极端天气一无所知,相反,他关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这个冬天严阵以待。

张顺龙在电话里给南都记者算了几笔账。

首先,他存了200吨玉米秸秆,一天消耗3吨,可以吃近70天;又买了牛场周边的1200亩玉米地收割秸秆,并赶在这次下雪前运了其中五六十吨到牛场,算下来,草料总共可以撑三个月。饲料则比较容易买,他备了20多天的量。

在保暖方面,考虑到牛在最冷的时候会缩进棚圈,怀孕母牛如果太冷容易流产,“我们订购了稻草,准备在最冷的时候清圈垫稻草,尽可能让它肚子底下暖和。”

内蒙古鄂蒙养殖有限公司之前有600多头西门塔尔牛,为了降低风险,张顺龙已卖掉近一半,剩下342头,“所有该做的都做了,就想安全过冬。”

北方暴雪46小时:牧民严阵以待之下被压塌的牛棚与自救重建-2.jpg


这些都是正确的思路。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方面介绍,入冬前,各级农牧部门引导牧民、草业合作社、专业户做好抗灾饲草的储备工作,全区打储青干草100亿公斤以上。灾情发生后,在保护基础母畜、后备母畜和种公畜的基础上,多出栏、早出栏、快出栏,是降低养殖成本、规避市场风险的重点。

暴雪来前,为了应对可能的电力短缺乃至中断,张顺龙专门备了烧柴油的拌料机和几桶柴油,当然还有发电机。

“哪怕是大雪封山封路,连大门也出不去”,他都不怕。不仅如此,他存了40车河沙,总计大概800立方米,准备等暴雪过去之后清雪撒干沙,给牛提供更好的活动环境。

做好就算被冰雪围困都能自给自足的准备,11月7日晚,他还在抖音进行了一场直播。西门塔尔牛的抗寒能力强,张顺龙自信已给它们提供了足够的越冬保障。

白雪飘扬,在蓝色棚顶累积,灾难以他不曾推演过的方式降临。8日凌晨,不知道是哪片雪花落下后,3000平米的牛棚塌了。

对于辽宁新民的果蔬种植户房延旭来说,这个冬天也过于沉重。他看着大棚塑料膜上的雪越积越厚,对人工清雪的速度开始感到绝望。

“雪下老大了,棚沟都满了,你往哪儿清呢,清都清不去了。我自个儿的12个棚,一个没剩,全趴下了。”

房延旭在夏季销售西瓜,然后在大棚内种下白菜、香菜和小葱,11月中下旬正是收获的时候,买家已经给他下了二十多万元的订单。

他拍的视频里,半圆形的浅灰色大棚坡度平缓,大雪层层覆在塑料膜上,最终令钢结构不堪重负,凹陷、弯折、坍塌,作物毁于一旦。

他的经历是该地区农户的缩影。据央视报道,11月7日夜间开始,辽宁沈阳迎来冻雨、暴雪罕见天气,积雪厚度已经达到10至15厘米。在东北地区蔬菜生产的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沈阳新民地区已有300余座设施农业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塌,目前当地政府正组织抢险,种植户及农业合作社正在进行生产自救。

寒潮中,辽宁西部地区的过程降雪量突破1951年以来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辽宁省日前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据初步调度,截至11月9日,全省设施农业受灾面积9.16万亩、受灾设施58291栋。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全省畜牧业受灾养殖场(户)4836个,倒塌畜禽舍面积349.3万平方米。

雪停之后,天气不算冷,房延旭看着没上保险、无一幸免的大棚,感到“啥招儿没有”。他打算等冰雪化后将损坏的钢铁结构卖掉。这个用了两年的大棚原本值三十多万元,现在沦为废铁。

暴雪之后

牛棚棚顶塌了,是张顺龙的一场“没顶之灾”。

8日清晨,他在扑面风雪中连眼睛都睁不开,深深浅浅地朝牛棚方向移动,“当时雪没过了膝盖,但是已经顾不上了,一直拼命地往那跑,第一个就是想的:牛砸死没?”

北方暴雪46小时:牧民严阵以待之下被压塌的牛棚与自救重建-3.jpg


牛棚还在风中摇摇晃晃,张顺龙“冲”进去后,视野范围内牛都还活着,“当时我还感觉,牛应该只要机灵一点就不会被砸死吧。”他们点数后发现,1号圈的85头牛中,只数到65头存活,2头死亡,还有18头没能找见。

牛棚之外是空旷的露天地带,300多只白底黄色花斑的西门塔尔牛挨挨挤挤在靠近建筑的区域,有的压伤了,有的腿瘸了,在寒风之中瑟瑟发抖,头顶脊背落满雪霜。张顺龙计算出他的直接损失有30万,间接损失在100万以上——300多头牛,一头掉30斤就是1万斤,还有部分母牛已经流产了。

人在暴雪之中仍寸步难行,“我用铲车推一条路出来,最多10分钟,那条路就看不见了。”

内蒙古多名养殖户告诉南都记者,今年的雪来得比预料中早,且一下子就到了暴雪的级别,人们喂不了牛羊,草还没来得及打捆就都被压在雪里了,“卖草的又进不来”。

科尔沁左翼中旗南哈日亚吐嘎查的孙先生说,村里的牲畜有被雪压塌的棚子砸死,有被冻死的,现在各家各户商量着互相匀一点饲料和物资。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方面表示,在灾情发生后,该厅安排部署受灾盟市农牧部门协助农牧户及时清除畜禽棚圈积雪,防止设施倒塌,对已受损的设施及时恢复抢修。做好牲畜棚圈维护、畜舍防寒保暖、家畜日粮搭配、仔畜保育、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

此外,当地还将加强畜牧业生产调度,及时了解受灾地区中小户饲草料短缺情况,抓好饲草料调剂调运工作,确保不出现饲草料短缺情况;切实做好发电设施、饲草料、兽药及燃料等相关物资储备,避免因停电、道路封闭和饲料、兽药短缺带来的畜禽冻死、饿死及病死现象。

连日暴雪已夺去了一名46岁女性农民的生命。据通辽市应急管理局通报,11月8日16时13分许,接收科左后旗因灾死亡人员报告,吉尔嘎朗镇准苏嘎查2组村民龙某到自家棚舍给小羊喂奶,棚舍坍塌致其死亡。死亡原因初步判断为棚舍年久失修,加之暴雪积压,导致棚舍忽然坍塌,其躲避不及。

抢修与重建

11月11日,通辽科尔沁区庆和镇火犁村的村民封先生向南都记者表示,一米的雪深在村里只能算是平均值,他家养了20多头羊,羊棚上雪的厚度甚至达到了近两米。现在铲车成了最重要的设备,200多户人共用两辆。

11月10日,通辽市委宣传部发布了接收灾害捐款捐物的公告。11月5日起,该市迎来暴雪、降温、大风天气,导致全市中南部地区严重受灾。强降雪持续约46小时,全市累计降水量超过50毫米,最大降水量达到102毫米,大部分地区积雪深度超过60厘米,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在很大范围形成严重灾害。该市官方开始接收社会捐赠,由市红十字会承担捐款捐物接收工作。

南都记者从通辽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处获悉,目前通辽最急缺的是铲雪车辆等清雪工具。小物资方面,现需要消毒液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大衣、棉被、手套等各类防寒物资。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通辽水和食品供应充足,为避免造成积压、浪费,则暂时不需要捐赠。

北方暴雪46小时:牧民严阵以待之下被压塌的牛棚与自救重建-4.jpg


10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段的工作人员在哈齐高铁哈尔滨到肇东铁路线区间进行除冰作业。新华社发

寒潮之中,电网承压,截至11月9日10时,吉林省内长春、四平、吉林、松原、白城、延边地区20多条线路、42座66kV变电站和9903个台区停运,469392户用户停电,后抢修恢复。此外,持续降雪和冻雨导致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覆冰,高铁接触网线也会被冰包裹无法供电。据央视报道,黑龙江省内哈齐高铁、哈牡高铁、哈佳铁路列车的运行因此一度受影响。11月11日,经铁路抢修人员彻夜清冰,相关高铁线路运输秩序逐步恢复。

张顺龙回忆,到了11月9日中午的时候,当地的雪才慢慢地小了些。他比很多养殖户幸运的一点是,牛棚的东西两侧各有10米没有倒塌,那里正好是饲料、拌料机和撒料车的存放处。联系国家电网恢复通电后,将牛草从接近一米深的雪中清出后,他们开始正常的拌草料,让牛群多吃一些御寒。

当务之急是给牛保暖。

11月10日开始,他租来50大铲车将接近80厘米的积雪不断往外铲,同时请房东修好大棚,但苦于找不到修缮的人手。据他介绍,牛群中有200多头怀孕母牛,里面一半以上将在年前年后最冷的时期生产,如果牛犊诞生在冰天雪地里,相当一部分会被冻死。如果牛群在无遮掩处受到另一场暴雪袭击,也很可能扛不过去。

在城乡居民的暖气和能源供给方面,据新华社报道,长春市长热集团总调度长刘亚男介绍,此次寒潮前,集团做好了应急预案,热源温度调高了10摄氏度以上,输出热量提高20%左右。此外,哈尔滨市最大的国有供热企业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降温期间也提高了供热温度。

辽宁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用于各市供热煤炭储备、供热企业运行补贴等方面支出;截至目前,全省供热企业平均储煤到厂率已达到60%以上。吉林则正在协调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煤炭供应,同时加大进口煤的采购力度。黑龙江全力推进黑河富宏、宝清双柳等煤矿达产达效,增加产能。

极端降雪背后

暴雪已经告一段落。

辽宁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周春晓分析认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的这轮寒潮过程,是多个天气系统迅猛发展,冷暖空气激烈交汇的结果。

北方暴雪46小时:牧民严阵以待之下被压塌的牛棚与自救重建-5.jpg


受特大暴雪和大风影响,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七家子镇一农户的房子被大雪覆盖,农户自行清理出一条出入道路。图片来源:阜新市气象局

“在500hPa高空,东北冷涡强烈发展,低槽东移北抬,引导地面气旋爆发性发展,从低层到高空形成深厚的低压系统,动力抬升条件强;同时,西南气流向东北地区输送充足的暖湿空气,水汽异常偏强。一方面,有强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作用;另一方面,系统移动缓慢,降雪持续时间长,因此出现明显的雨雪、降温过程。”

从降雪量或积雪深度来看,这次过程是否具有极端性?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桂莲介绍,这次降雪范围比较大,内蒙古西部偏东、中部和东部偏南地区普遍出现中到大雪,特别是中部偏南和东部偏南地区出现暴雪,其中赤峰市东南部、通辽市南部出现特大暴雪。

最大降雪量出现在通辽市库伦旗,达到60毫米,当地积雪深度达到50厘米。仅从11月5日夜间至7日,内蒙古有32个站出现降雪极端事件,其中3个站降雪量突破历史极值,分别是锡盟西乌旗、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和库伦旗。

有关多地今年频繁出现极端天气的背景,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日前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表示,“气候变化里有两个重要的事实,一个就是全球变暖,另一个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强发和并发。”

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异常特征显著,重大气象灾害频现,先后遭遇极端寒潮、回暖、沙尘,雷雨大风、强对流龙卷风、雷暴龙卷风、极端暴雨、秋雨高温和北方秋汛。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周兵分析认为,是在全球变暖基础上叠加“拉尼娜”等因素所导致。

他还表示,21世纪中期,我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平均降水,且变率增强,降水更趋于极端化,平均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降水将变为20年一遇。整个中国平均极端干旱的重现期将从目前的50年一遇变为32年一遇。

“如果全球变暖趋势不改变,那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发、强发和并发就不会出现转变。”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实习生 陈丽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2 2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2 21: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对极端天气,快速处理好突发事件![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