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903|回复: 1

[今日开鲁] 扑下身子办实事——记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郑卫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9 15: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Reserved
扑下身子办实事 化“三难”兴“三业”

——记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郑卫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黎海滨 通讯员 刘建平

扑下身子办实事——记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郑卫平-1.jpg

大盘山深处,有个小山村叫“望湖村”~



早上起床后,郑卫平围着村子跑一圈,看看哪家贫困户没有冒烟。

退伍23年了,他依旧保持着军人晨练的好习惯。

望湖村不大,三十几个屋堂散落在大盘山下,村民傍山溪而居。

郑卫平一路小跑,碰到下田地的老百姓,就忙不迭地打招呼。“郑书记好!”村民问候声,在山村9月的晨雾中,仿佛带着甜丝丝的韵味。

今年52岁的郑卫平,患有白癜风顽疾。2016年5月,他却毫不犹豫地接受咸宁市精准扶贫指挥部委派,进驻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此前,他是咸宁市社会管理网格服务中心主任、市委政法委工会主席。来到通城后,他担任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职务,还兼任驻望湖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

扑下身子办实事——记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郑卫平-2.jpg

郑卫平(左二)走访贫困户~



扑下身子办实事

第一次到望湖村,郑卫平心是凉的:望湖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总人口1567人、411户,有293户贫困户、816个贫困人口,全村现有40岁左右未婚的光棍单身汉39人。

村子偏远,距离通城县城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没有一脚好路,个别村组还没有通公路;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民矛盾重重,纠纷不断……

走家串户,跑田间地头,郑卫平一一把脉望湖村,发现造成村贫人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贫困。

扶贫先扶志。他召集村两委干部与工作队员开会,一起分析各驻村的有利条件,寻找各驻点村的特色和特点,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接着,他又多次走乡村、入农户、宣传政策,把望湖村每家每户特别是贫困户家里的情况掌握清楚,摸透他们的心思,帮助他们树立“勤劳致富”的志气,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

扶志还扶智。胡寒露、叶敏、刘荣三个女孩因贫失学,郑卫平帮助联系咸宁职教集团,为她们办理“雨露计划”,还自掏腰包为她们购买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缴纳生活费等,经常接她们到市区的家中改善生活,把她们当自己的女儿一样关爱。

“郑书记是真心来帮我们的!”村民万利生本人弱智,妻子残疾,属于危房户。扶贫工作队帮他家在村里异地盖起新房,送来猪仔、鸡仔,指导他家养猪养鸡,就近在基地务工,日子有了生机。

“工作队帮助无房户、危房户易地搬迁33户,其中集中安置10户、分散安置23户,并争取资金对26户危房户进行了危房改造。”村支书夏扬九介绍。

扑下身子办实事——记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郑卫平-3.jpg

郑卫平(左)走访易迁户黄长汉



化“三难”,让群众有幸福感

“行路难、喝水难、通信难”,长期困扰着望湖村村民,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郑卫平驻村之后,下定决心解决望湖村的“三通”问题。

——修大盘山公路。他把市里各部门和县里交通部门请到现场办公,把水泥路修到了各组、各家农户,对村级公路加宽到5米并实行了刷黑。

——解决村民喝水难、用水难问题。他和工作队筹集资金50万元为村里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让家家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里部分农田的灌溉问题也得以解决。

——解决通讯难。整个村原来没有网络,没有信号。他联系移动、电信、联通、铁塔公司在村里新建一座通讯塔,并每户补贴300元实现了光纤入户,家家有网络。

治理村环境。郑卫平发现村里有轻养厚葬的陋习,一次性餐具扔得满地都是。针对这种现象,他特意筹资购置了鞭炮机、礼炮机和餐具,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专程为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村民提供上门服务,杜绝了环境污染,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工作队还筹集资金对村河道进行维修改造,对部分危害公共安全的河段、塘堰进行护栏安装,改变村容村貌;购买垃圾桶发放给家家户户,并聘请7名贫困户负责打扫村组卫生,引导村民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筹资12万元购买了环卫车收集垃圾到镇集中处理,并延伸这项服务到黄袍山周边的村,提升了黄袍山百姓的幸福感。

扑下身子办实事——记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郑卫平-4.jpg

郑卫平(左)指导村民发展富硒蔬菜~



兴“三业”,带领村民拔穷根

“其实望湖村遍地都是宝,村民睡在金山上,讨饭吃。”郑卫平驻村后,鞋上沾满黑土,甩也甩不掉。他拿到省里一化验,是富硒土,含量还蛮高。于是,他山上山下跑了一个星期,摸清了村里的资源家底后,一脸兴奋。他逢人便说,黄袍山主峰华罗寨生长着珍贵的“活化石”树种红豆杉,还有风光秀美的高山水库,有千年兰若古寺、更有丁家红军洞、烈士陵园、革命母亲黄菊妈等一系列红色资源,具备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红色旅游业、休闲观光业的优势。

产业是脱贫之基。对此,郑卫平充分利用国家的好政策和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村里争项目、争资金,为贫困户出点子、办实事。

——利用望湖村富硒土地资源,引进种植大户流转荒山,种植油茶、蓝莓、八月瓜、脆枣、杨梅等经济植物,并开发百亩玫瑰基地,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以大户带农户、带贫困户的方式增加农户收入。

——帮助村集体建成光伏发电63千瓦,新建农家乐、农家旅店,投资入股油茶基地,流转土地20余亩建成望湖富硒蔬菜试种基地;流转荒山空地50余亩、投入资金30余万元建成蓝莓试种基地;

——对有劳动能力、没有致富门路的贫困户,郑卫平坚持因户施策,鼓励他们发展养殖业,实现劳动致富。工作队筹资13万余元购买“两头乌仔猪”98头,发放给贫困户养殖,并购买玉米、粮食等补贴养殖户,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要求以后每年必须坚持喂养和熟食喂养,形成规模养殖,打造望湖熟食猪肉品牌,并以25元/市斤价格与农户签订销售协议。另外,还购买鸡苗510只、豚苗500只、鹅苗280只发展家庭养殖,实现一户一品。

去年,望湖村贫困户养殖增加收入累计40多万元,贫困户及农户在家门口“扶贫车间”务工增收8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由0元增长到了15万元。

扑下身子办实事——记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郑卫平-5.jpg

大盘山上,油茶树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如今的望湖村,一条宽敞干净的沥青路直达村组,一间间整齐的楼房耸立溪旁,村广场与公园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富硒蔬菜、农产品勃勃生长,向人们展示出祥和、安康、富强的农村新景象。

“郑书记进了村,一心操劳精准扶贫工作,把望湖村当作自己的家,与农户同吃同住,把村事当家事,月平均驻村26天以上。”望湖村两委班子这样评价郑卫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9 15: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Reserved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