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通辽微电影演员【报名帖】论坛版主招募中!你是论坛的大神儿就来报名吧!招聘市场运营主任\新媒体运营专员\出镜主持等2015年内蒙古计划招400名特岗教师虚位以待  诚邀入驻
查看: 14418|回复: 2

[文旅] 科尔沁文化人物|从土城子走出来的中国作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5 15: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Reserved

内蒙古的东部有个通辽市,在通辽市的西南三四百里的地方有个奈曼旗,在奈曼旗南面一百多里的地方有个土城子。土城子因一座古城而得名,原来是乡政府所在地,现在改为了镇。在土城子南20里的地方有个奈曼杖子村。奈曼杖子村地处辽宁北票交界处,归土城子镇管辖。这里西面有一座沙山,北面有一座桃山,再远一些的东面是青龙山,沟沟坡坡,十年九旱,文化落后,经济贫穷。1955年5月8日迟凤君就出生在这里。现在是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名符其实的成了中国作家。

作家

简介

科尔沁文化人物|从土城子走出来的中国作家-2.jpg

迟凤君的母亲在4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外祖父为了让女儿活命,就把女儿送到了天主堂,直到解放。母亲在天主堂学的文化,解放后还当过几天小学教师。父亲读过几天私塾,解放后当了村上保健医生,经常教小凤君背诵汤头歌。出于天性,迟凤君从小就愿意读书。虽然他居住在简陋而破旧的农舍里,一家人都过着食不裹腹的日子,但每当夜幕降临,炊烟散去,小凤君都会蜷缩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父亲给他弄到的书。

9岁的时候,父亲因患半身不遂,家中生活陷入困境。14岁父亲去世,但母亲每天节衣缩食,推碾子拉磨,供着迟凤君读完了中学。当时村里有人并不理解甚至是嫉妒的,认为孩子长大了下地干农活儿才是正理,念书,十有九个念不成,没有用处,是败家子的表现。由于小凤君上中学后,时常戴着眼镜出现在村里,还因此受到本家哥哥的嘲讽。

1971年春,迟凤君入哲盟师范读书。没过多久,诗歌《声声笑语》见报了。这是他人生第一篇文学作品,这一年他17岁,整个师范学校差不多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1982年,迟凤君在读了5年的吉林省函授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被调到奈曼旗重点中学青龙山中学任语文教师。

1985年,他写出了小说《控诉》。《控诉》在《北方文学》发表后又在《小说月报》转载,这一下石破天惊。《小说月报》这本杂志是文学界的权威刊物,一般的作家终其一生都很难在这样的杂志上发表作品,迟凤君做到了。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时代的“历史记录”。

1988年,因为迟凤君在文学创作的突出成就,被调到奈曼旗文化馆创编室。

科尔沁文化人物|从土城子走出来的中国作家-3.jpg

1990年,入鲁迅文学院进修。在鲁迅文学院他受教于中国当代诸多作家、评论家,自身的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不久,他的创作旺盛期到来了。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在作家之路第五期发表了《叭一炮》,在《草原》发表了《视线》《醉夜》《钟》,在《飞天》发表了《一鸣惊人》,在《天津文学》发表了《杏花开了的时候》。井喷式的创作状态,尽显迟凤君的写作潜质和创作才华。

迟凤君又擅长报告文学和散文、评论。他写的报告文学《红女儿》《他从大漠深处来》《殷殷热血作长虹》和《来自黑暗世界的报告》都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诗歌《故乡吟》《荞麦花开》《车窗抒怀》《深情的呼唤》《科尔沁,大辽河》等等,至今还闪烁着诗人的灵光和锐敏,不少人甚至能够背诵其中的精彩段落,他的文学评论林林总总,不下几十篇。

苦心人,天不负。1995年,迟凤君调入通辽日报社做副刊编辑;2000年10月,任通辽日报《社会周刊》主编,2007年又担任文学副刊主编,之后,晋升为报社高级编辑。





向上滑动

《控诉》的故事大致是讲某局张局长家的狗死了,周围围了一帮人为之“送葬”,有一位小职员为了讨好张局长,便想方设法把亲属家的老母狗弄过来精心饲养,让它怀上崽子,以便给张局长“续后”。小狗生出来了,小职员好生喂养一些日子,便给张局长送上门去,张局长便以是母狗为由,婉拒了这份厚礼,尴尬自不必说,但绝望是不可能的。第二次又送去一狗,局长的儿子以不是黑狗为名,再次拒绝了这份好意。第三次小职员真弄出一条小黑狗来,两口子别提多高兴了,不久第三次送上门,然而……然而,张局长家已经有了一条可爱的小黑狗捷足先登了。主人愤怒万分,一定要把老母狗弄死。最后,老母狗的孩子小黑狗,在被剥下皮毛的母亲的尸体面前发出了悲凉的怒吼,似乎是在向行人控诉。小说的结构也独特而内蕴深刻,开头的小标题:这是结尾。讲故事的结局。中间的小标题:这也不是中间。讲故事的起始缘由。最后的小标题:这才是开头。写小黑狗向行人控诉。这篇小说在《北方文学》发表后又在《小说月报》进行了转载。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人们对腐败问题的痛恨和不满,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小说揭示了官场腐败和低层人的贫弱、焦虑和痛苦,具有典型社会意义。很快,迟凤君便收到江西、湖南、河南、辽宁、内蒙古、武汉大学、青海大学等全国各地诸多省市读者的来信。众多文学爱好者十分崇拜《控诉》的作者,对文学创作的选题、角度、时代性、人物故事、心理描写、人物命运等等,做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那时候迟凤君虽然身居陋室,也可以算得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

针贬时弊,敢讲真话,是一个作家的责任和良知。迟凤君的小说“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具有省世的作用。这篇小说受世界级文学大师莫伯桑和契诃夫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嘲弄意识。有的读者写评论发在报刊上,是这样评价《控诉》的:“《控诉》作为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不仅有很深的思想意义,更主要的是他在创作手法上有独到之处,《控诉》没有因强化创作意图而哲学思辩,把内蕴的哲理也朦胧化、含蓄化了,给人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感觉’。在他的小说里,我很难感受到热情,没有大喊大叫,更不指手划脚。他超然行笔,保持了一个客观者的态度,欣赏而不夸张,讽刺而不挖苦,聪明安静而亲切。他的故事只是也仅仅是描绘了那些能激起我们想像和思考的那一部分,而把题旨隐闭化、朦胧化了,给人一种蕴蓄的美。正如唐代司空图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另一位在文中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些事情,能够让自己的心灵为之感动,确又表达不出来,我们为之愤慨、为之欢悦、为之无奈、为之心醉,所有这些感觉就像我们的心弦被纤纤玉手轻轻拨了一下,心灵为之震颤却又无法琢磨,而迟凤君恰恰抓住生活中的这些感触,很大程度的写下了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生活片段,使它又很有意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还有一位大学的学生在评论文章中说:“作者的文章多用叙述性的语句,他的语言质朴,如同唠家常一样娓娓而谈,让人感到真实自然,毫无雕琢之气。作者的语言幽默却不滑稽,通俗而不直白……真有道不明的事儿,品不尽的味儿。”

著名作家王磊先生在《控诉》这篇小说的序言中是这样评价迟凤君的:“迟凤君的人物语言往往反话正说,含着讥笑和泪水,从而产生极大的讽刺力量,在故事的布局和结构方面他着力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情在事中,牵动全局,而不是情随事迁,这种以人物心灵历程作为故事发展线索的表达方法,就像X光,有透视力量,引人入胜,超出故事会讲故事的方式,而进入了写人物的层次,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创作。”

迟凤君的许多小说语言自然平实,叙述故事口语化,并且完全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他不是故作高深,用中不中、西不西的外国句式吓唬人,也不哗众取宠,始终扎根于传统的民族的文学语言范式,但是总体上看更多的是受了托尔斯泰、莫伯桑、契诃夫的影响,具有极强的批判现实和讽刺的意味,具有“含泪的微笑”的风格和特点。小说是这样,报告文学也是这样。迟凤君的报告文学也是他辛苦耕耘的文学沃土里开放着的耀眼的奇葩。

他的《红女儿》报告文学集,一共收录了17篇已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报告文学。这17篇报告文学我全部阅读过了,文章写得质朴平实,没有大话空话,彰显了作家一贯的“写实”风格。《红女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女儿的父亲病了,因为道路问题,没通汽车,到医院后父亲去世了,医生说如果早来半个小时也不至于……红女儿受到莫大刺激,从此她要修一条公路,并且立即去找乡镇领导,政府领导告诉她计划已经下来了,正想修这条路呢,后来这条公路终于修成了。故事有点像愚公移山,面对“惩山北之塞”的大山,谁与汝毕力平险?红女儿和人民群众就是当代的愚公。平凡的故事,表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力与量,让人纠心的同时,更加赞佩红女儿的气魄和无畏精神。《殷殷热血作长虹》是迟凤君的又一篇报告文学力作,写的是十几名青年男女在“一穷二白”的荒原上建立血站的事故。秀气文雅的女主人公张艳芬、睿智聪明的女会计包玲春、稳重而务实的党支部书记石涛、勤奋能干的副站长孙贵杰等等,人物刻划性格鲜明。他们都是一群普通人,在那个时代,这些年轻人的价值取向、人生历练、奋斗精神,注定留下历史的缩影。迟凤君是一位同情心和悲悯情怀很重的作家,他写的《来自黑暗的世界的报告》就具有这样明显的特点,这篇报告文学写得是位盲人——名字叫崔健,中学读书时不知什么原因眼睛失明了,他走遍了大城市的几家医院,也未能扭转乾坤,但他倔犟的绝不向命运低头,凭着超人的毅力考上了盲人按摩学校,凭着真本事在通辽市医院成为一名劳模,后来他自己办了一家按摩医院,艰难困苦、血泪心酸并没有把他压垮,反而让他成了青年楷模。1997年5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种人物和故事并不少见,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全社会的爱心,国家政策和用人机制是否协调,是否有力于这些残疾人生存和生活,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基于这种观点,迟凤君才写下了这篇报告文学,具有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

开始接触迟凤君这个人,让人感到他很“严肃”,因为他在任何场合都给人留下“庄严”的印象,但是读他的诗我们会感受到他的直率和“玩童”心理。其实他没有那么复杂。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思想和情感是活泼坦诚的,甚至有些“儿化”的样子。大凡文人比如钱钟书先生,也是这样,他不也是跪在地上让外孙儿骑在他的背上“当牛做马”而其乐无穷吗 ?我认识迟凤君仅有几年的时间,并且也不经常见面,但他给我的印象是刚直而倔强的,有时我并不理解他,在当今这个社会明显地感到不适应了。做人圆滑总是讨人喜欢的,可是他不会,而且还有点儿固执,这让人感到他的“名人”的威严,从而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后来我听说了一些他的故事,在报社做副刊主编时他曾把两位市委领导推荐的两篇极差的稿子退了回去,这件事让他身边的同事大为震惊,他就是这样的不谙世事。不过,如果遇到好的稿子,虽不相识,甚至不惜版面也会刊发,可见他的责任意识和文人风骨。看了他的大量作品后,我转变了印象,而且感觉他的性格是从他的骨子里出来的,并且是从道德和责任价值的衡定的心理出发,确立了为人处事的一个标准,是别人无法改变的。中国的文人都这样反倒好些,世界会纯净些,灵魂会干净些,世界会美好些。纯粹,是一种境界。他呢?当然也是。于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作者和读者找到了共同点。这一点,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极为重要。

科尔沁文化人物|从土城子走出来的中国作家-8.jpg

近几年来他写的文学作品、评论等更加睿智、深刻、尖锐。他的文学之路是漫长而丰硕的,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文学的田园,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为大众为民生的呼唤和呐喊一定久久回荡在广大读者心中。

“九畹滋兰、百亩树蕙”,迟凤君的创作是全面的,是丰厚的,是有突出成就的,欣喜之余,我们把屈原离骚中的这句话献给他,献给这位土城子走出来的中国作家。

文/亚中岳

编辑:吴丽艳、戴英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6 16: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点击进入爱情恋恋看
发表于 2018-7-26 17: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台湾
为什么我愿意回帖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6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