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 发表于 2023-7-9 16:02:16

扎鲁特史话

扎鲁特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管辖的一个旗,其地理位置位于通辽市西北部,大兴安岭南段,科尔沁草原北部,是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毗邻,解放前曾经是昭乌达盟旗县之一。扎旗(筒称)总面积约1、75万平方公里,辖七个镇、八个苏木,四个乡级单位,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扎鲁特旗常住人口25万人。
“扎鲁特”系蒙古语,意为“仆人”。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追封内齐为多罗贝勒,并由内齐之子桑嘉布继承其父多罗贝勒爵位,赋予扎鲁特旗札萨克之职,世袭罔替,标志着扎鲁特旗的正式诞生。后来扎鲁特旗行政区划与管辖多次变更,1947年5月,由昭乌达盟划归辽吉省哲里木盟管辖。1948年8月,辽吉省撤销后,扎鲁特旗隶属于辽北省哲里木盟。1949年4月,随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管辖。1969年7月,隶属于吉林省哲里木盟。1979年7月,扎鲁特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盟改市,扎鲁特旗隶属于通辽市管辖至今。


  ①扎鲁特部是喀尔喀万户中的内五部之一。
十五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暨太阳汗,在其妻满都海彻辰夫人的扶持下,统一了塞外蒙古各部。而后他在整顿若干小领地的基础上,将蒙古重新划分成左右翼六个万户,主要交由其诸子分领(兀良哈除外),其中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蒙郭勒津(大青山下土默特地区)、永邵布(张家口以北);左翼三万户有:察哈尔(锡林郭勒地区)、喀尔喀(喀尔喀流域)、兀良哈(卓索图盟大部、昭乌达盟部分)。扎鲁特部就是喀尔喀万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喀尔喀部共有十二鄂托克,住在喀尔喀河(哈拉哈河)西岸的称喀尔喀七鄂托克,亦称“外七部”,由达延汗第十一子格森扎分领;住在喀尔喀河东岸的称喀尔喀五鄂托克,亦称“内五部”(也称内哈拉哈),即扎鲁特、巴林、弘吉喇特、巴约特、乞也特等鄂托克,由达延汗的第五子阿勒楚博罗特分领。达延汗居于左右之中,为全蒙古大汗,隶属于察哈尔部。
② 进占泰宁卫后乌巴什初创扎鲁特部。
达延汗死后,蒙古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局面。到十六世纪中叶,右翼封建领主俺达汗势力渐强,并不断威胁察哈尔部。察哈尔部在其大汗达赉逊库登的率领下,从现在的锡林郭勒盟北部故地迁移到西拉沐伦河南部。喀尔喀五鄂托克,在阿勒楚搏罗特之子和尔朔齐哈萨尔的率领下,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翻越兴安岭,迁至辽河中游地带。后来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征服了乌梁海三卫之一的福余卫(明 洪武 二十二年<1389年>设 朵颜 、 泰宁 、 福余 三卫于 兀良哈 部落,通称 兀良哈 三卫,简称三卫),附属于察哈尔部。和尔朔齐哈萨尔诺颜的长子乌巴什继承其父位,自称伟微诺颜,对所管的部号称扎鲁特(蒙语,译为“仆人”,因兀良哈三卫早年为成吉思汗仆人部落),实际占领驻牧于泰宁卫东部的福余卫大部,今扎鲁特旗、开鲁一带。乌巴什次子叫苏巴海,把所管的部号称巴林部,属地为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一带,实际占领驻牧于泰宁卫大部。自乌巴什始,扎鲁特部入居本地肇始,并逐渐占有本旗在内的广阔地域。从此“扎鲁特部”这一名称开始载于史册,乌巴什的后代宗室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③同后金国建立了军事同盟之后归属后金。
到十六世纪末叶和十七世纪初时,成吉思汗十八世孙乌巴什伟微诺颜死后,其长子巴颜达尔伊勒登,继承其父权。后来,他的长子忠图,又继承其父权,自称扎鲁特部汗,把统治地位提升了一级,并向四周扩大了部众和土地。乌巴什伟微诺颜的次子都喇尔,另立门户,也自称诺颜。都喇尔长子色本,又继承其父权,也称诺颜。当时,因受西邻察哈尔部林丹汗的不断攻击和满洲部的威协,扎鲁特部不得不靠近讨好东邻科尔沁部,同其开始往来频繁。不久,科尔沁部、扎鲁特部和满洲部均建立了姻亲关系(因为当时科尔沁部早已同其相邻的满洲部之间往来交好)。在联姻上,努尔哈赤的大贝勒代善娶了蒙古扎鲁特部钟嫩贝勒之女为妻;三贝勒莽古尔泰娶了扎鲁特部内齐贝勒之妹为妻;努尔哈赤十子德格也娶了扎鲁特部额尔济格之女为妻。与此同时,后金恩威并用,通过各种利诱手段,挑起扎鲁特部与他们邻近的其他蒙古部族,尤其是与察哈尔部的矛盾,并最终导致扎鲁特部与察哈尔部族之间形成了敌对的戒备状态。不仅如此,努尔哈赤、皇太极铁腕治交,对背叛满洲者严厉打击。天启六年(1626),后金对内喀尔喀五部贝勒们发起进攻,由代善率军攻打扎鲁特部,擒获巴克父子等十四个贝勒,杀死鄂尔寨图贝勒,俘虏大量扎鲁特子女属民财产。后,后金又以内喀尔喀五部背盟通明为借口,由努尔哈赤亲自出兵攻打炒花的乌齐叶特部和巴林部(炒花,明代内喀尔喀五部首领,达延汗曾孙,阿尔楚博罗特的孙子,和尔朔齐哈萨尔第五子),击杀巴林部贝勒囊努克,重创巴林部,追击炒花于西拉沐伦。惨败的炒花溃退察哈尔去投奔林丹汗,随即被林丹汗杀害,部属也被吞并,乌齐叶特部就此成为历史名词。面对后金对蒙古人的军事行动,林丹汗并没有唇亡齿寒的去救援同族,反而趁着内喀尔喀五部势颓之际,继续打击翁吉剌特部,首领斋赛在混乱中下落不明,其部众有被林丹汗兼并,也有追随暖兔的儿子们依附扎鲁特部,总之,翁吉剌特部差不多灭亡。皇太极继位后,很快在十月份再次出兵扎鲁特,借口就是扎鲁特曾劫持过后金出使科尔沁的使者。经过两战,扎鲁特部被后金打的服服帖帖。次年(天启七年)正月,此时的林丹汗趁火打劫又袭击扎鲁特和巴林残部,袭击的结果是,这两个部落少部分被林丹汗兼并,大部分则投奔科尔沁蒙古,后来不堪科尔沁的侵袭又归附后金被整编为札萨克旗。曾经辉煌的内喀尔喀蒙古,至此彻底土崩瓦解。唯巴林和扎鲁特好歹还各自有左右札萨克旗,而乌齐叶特部和巴岳忒部消失的最彻底,连部名都没有留下。天聪二年(1628年),扎鲁特色本前往后金国,拜见皇太极,并同后金国订下了军事同盟条约,之后又彻底归属后金政权。在此形势下,皇太极为了更好地利用科尔沁部和扎鲁特部的势力,于天聪五年(1631年),对蒙古地区开始实行军政令统一的旗(和硕)、佐领(苏木)制度,编审丁藉,征集兵员,把东部蒙古各部的武装,包括巴林、阿鲁科尔沁、喀喇沁、奈曼等逐步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皇太极采取设宴招待、封官赐爵、和亲的手法,牢牢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不仅如此,后金政权还增设了蒙古衙门,加强对蒙古民族的统治。天聪十年(1636年),后金国改名为大清国,其国势日趋兴盛,版图不断扩大。随着形势的发展,蒙古衙门改为理藩院,以便更有力地治理和掌握蒙古地区。整个内蒙古49旗,完全置于清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完全隶属于清王朝改变了喀尔喀部族传宗接代的固有的部族首领——诺颜、济农和汗的称号,以及部族集体——鄂托克为单位的名称,效仿满洲八旗制,归入其贵族爵位体系。即扎鲁特鄂托克被改编为扎鲁特旗和硕、诺颜、汗等称谓,后来改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和台吉、塔布囊等。
④扎鲁特部分立为扎鲁特左翼(东)和右翼(西)两个行政旗。
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追封内齐为多罗贝勒,并由内齐之子桑嘉布继承其父之多罗贝勒爵位,占有扎鲁特部原有牧地和部众,赋予扎鲁特旗扎萨克之职,世袭罔替。同年,清廷又追封色本为多罗达尔汗贝勒,同时,由色本次子桑噶尔继承其父之多罗达尔汗贝勒爵位,从扎鲁特部划出一部分牧地和部众,归其所有,赋予扎鲁特旗扎萨克之职,世袭罔替。清廷还决定,桑嘉布所领的牧地为扎鲁特左翼旗(俗称东扎鲁特旗);桑噶尔所领的牧地为扎鲁特右翼旗(俗称西扎鲁特旗)。从此,原本是一体的扎鲁特部,硬生生分为并立的扎鲁特左翼和右翼两个行政旗。今天研究扎鲁特旗的历史,也只好话分两头,左右开弓,才能说清楚扎鲁特旗了。
扎鲁特左翼旗
多罗贝勒桑嘉布是扎鲁特左翼旗第一位扎萨克,桑嘉布在位五年之后死去。桑嘉布的长子为奇塔特,于顺治十年(1653年)继承其父的爵位,在位三年而故。奇塔特长子扎木布,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继承其父爵位。扎木布曾出征察哈尔,攻打布尔尼,在位三十四年而逝去。扎木布其长子毕鲁瓦,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继承其父的爵位,在位四十四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故。毕鲁瓦其长子索诺木,继承其父之爵位,在位二十六年,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死。索诺木死时,他有七个儿子,前六个儿子因都不适宜继承其父之爵位,而由第七个儿子锡勒塔拉继承其父爵位。锡勘塔拉在位十八年,死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其长子滚布扎布,继承其父爵位,在位五年,于乾隆四十八年(1788年)故。之后其长子德沁继承其父之爵位,在职三十五年,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德沁去世后,其长子布木色楞,继承父之爵位,曾于道光十二年于西苑门外谨见皇帝,授双眼花翎,在位23年。布木色楞死后,因无嫡系继承人,从其族孙中选定三音济尔嘎勒为嗣子,继承了布木色楞之爵位,曾于咸丰二年在神武门外瞻观。三音济尔嘎勒死后,无嫡系子孙,其胞弟、已当喇嘛的达木仁旺济勒还俗,继承其兄的扎萨克之职和多罗贝勒爵位。达木仁旺济勒死后,由尚义太太摄政,并在其九户亲族中挑选继承人,仁沁高依如布被选定为继承爵位合法人,于同治八年(1869年)继承爵位,光绪十六年授双眼花领。因其才智出众,仁沁高依如布又被推选为昭乌达盟德德达贝勒(副盟长)。仁沁高依如布在职四十四年颇有名声,是扎鲁特左翼旗第十二代扎萨克,其任至满清王朝被推翻。
扎鲁特右翼旗
多罗达尔汗贝勒桑噶尔是扎鲁特右翼旗的第一位扎萨克。桑噶尔在位十九年之后去世。康熙五年(1666年),其长子班达理继承其父爵位,出征察哈尔,攻打布尔尼,为清朝建军功。班达理在位二十三年,死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其长子毕里格图同年继承爵位,在位十八年,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毕里格图的第三个儿子敖门拉拜同年继承其父之爵位。三年之后,敖门拉拜去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其长子阿第沙继承其父的爵位,在位五十七年。因阿第沙犯罪,被清廷黜免其扎萨克多罗达尔汗贝勒爵位,令其次子、一等台吉固如扎布接替其父之职位。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固如扎布在供职死去。其次子滚楚克扎布同年继承其父之位。五年之后,于乾隆三九年去世。同年,其次子嘎勒桑继承爵位。到嘉庆七年(1802年)他死后,其长子甘珠尔扎布继承其父之位,在职二十六年,于道光七年(1827年)死。其子萨达尔继承爵位,道光十二年授双眼花翎。萨达尔死后,其子敖尔布仁沁于咸丰四年(1354年)继承其父之爵位。咸丰四年前清门行走,咸丰十年四知书屋内拜见皇帝。敖尔布仁沁无嫡系子孙,由其所选定的嗣子桑巴继承了扎萨克之职和多罗达尔汗贝勒爵位。光绪二十年,桑巴御前行走。桑巴死后光绪二十年(1902年),其子道布柴继承其父之爵位。道布柴是扎鲁特右翼旗第十三代扎萨克。后来清廷政权日趋没落。
扎鲁特右翼旗闲散镇国公。
多罗达尔汗贝勒色本胞弟玛尼,为清廷立有战功,顺治五年(1648年),清追封玛尼为闲散镇国公,并世袭罔替。玛尼的后裔其长子茂奇塔特,其次子巴图,其长子索哩,其长子查干令华,其长子那存额尔和图,逐代继承父之爵位。其长子色楞扎布无嫡系子孙,其从弟达尔青,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继承其闲散镇国公爵位。其子达尔玛巴拉,其子特古斯巴雅尔继承其父之爵位。他无嫡系子孙,其弟们都巴雅尔,道光十二年(1832年)继承其兄闲散镇国公之爵位,于咸丰年间两次授花翎。其子达瓦宁布,继承其父之爵位,并进朝参宴。他前后曾觐见三代皇帝六次。因达瓦宁布劳苦功高,免去三叩九头之礼。故后人冠以“甩手公”绰号,传其后代。其子敖力玛扎布,继承其父之闲散镇国公爵位。
  ⑤扎鲁特部及左右旗所处地域。
根据《蒙古游牧记》记载,扎鲁特所在地域,汉代属辽东郡北境,唐代属于营州都府,而后并入奚地,辽代为北王擦喇的牧地,属于上京道,金代属于北京路,元代属于上都路,明代并入喀尔喀部。扎鲁特出土的石铁、石叶、石刀、石核、石锥、石凿、石铲、石锄、石镰、石斧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明,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代的先民就在此处居住生息,开发了这块土地。商周至秦朝时期,本地属于东胡人的牧场。汉至晋朝时期,乌桓、鲜卑人在此居住。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奚、契丹居于此地。后来契丹兴起,建立了辽国,时为北大王擦喇之牧地,契丹人居住。金朝时期,金界壕以南为北京路,女真人居住。元代属于上都路,到北元及明朝时期,归于乌梁海(兀良哈)三卫之地。嘉靖三十九年,内喀尔喀五部征服三卫之一的泰宁卫之后,扎鲁特部开始驻牧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⑥清代扎鲁特旗的组织与管理。
清朝为了有效地治理蒙古地区,在中央设专门管理机构理藩院,在地方下设旗、佐领(苏木)。各地区选择指定某一地点,多以该地点取名本诸旗会盟(蒙语叫楚古拉干)的名称。扎鲁特左右二旗归昭乌达盟管辖之下。左、右二旗所属牧地,各划分为十六个苏木。每个苏木都有固定的地盘和箭丁(蒙语叫呼雅嘎)人员,实行三三制体制,每个苏木定员一百五+名箭丁,其中三分之二平时从事游牧生产活动,三分之一的人员组成常备武装力量,并由从事生产活动的二分之一人员,随时准备应征,以防不测战争的需要。这三三制定员,定期随季轮换服役。在清初年间,扎鲁特左右二旗,各有二千四百名箭丁。由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后来扎鲁特二旗各有万箭丁,千台吉,四万人口之称。但是,到清朝中后期年代里,由于信仰喇嘛教及其它各种原因,扎鲁特人口有减无增。扎鲁特左右二旗扎萨克,各有对本旗人民和牧场的自主权和占有权。但另一方面,又要受会盟机构首脑盟长(楚古拉干达)的监督和约束。扎鲁特二旗的旗级常设机构,在旗扎萨克一人的绝对统辖下,下有协理台吉(图萨拉嘎其)三二人,协助旗扎萨克共商旗务,行使权力。即掌印协理、和颖协理和将军协理,分管旗官印、行政司法及军务,平时轮班主持旗务。其次,还有候补协理(蒙语叫阿达木拉)一人,仅次于协理台吉的职位,日常总管旗务。管旗章京(蒙语叫扎黑日其)一人,对外有代表旗扎萨克之权。扎黑日其直接主持本旗衙门(即瑟音格热)日常事物。旗衙门的组织人员,扎黑日其以下有管旗梅伦二人,掌印梅伦一人,掌印扎兰一人。还有和硕达一人。以上是扎鲁特二旗衙门里的权力阶层。此外,还有协理台吉手下包衣达四至六人。章京、梅伦、扎兰手下笔帖式及事物人员十人,都是按月或按季轮流值班。
扎鲁特左右二旗各有旗直常备武装称为旗兵大队,由将军协理台吉统率。将军协理以下有兵部梅伦、扎兰和章该(骁骑校)各一人。三十人为一排,十人为一甲,排有头目,甲有专音达。任务是保卫旗扎萨克、旗衙门,驻守在指定的营房。每旗平时兵员六十至八十人,由旗衙门统一装备、统一供养。此系义务兵役,定期退役回乡。早年发放少量薪饷,后来由于财力不足而停发了。为了保卫旗内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维护地方治安,还有兵民结合的民兵组织。召之即来,平时不脱产。
扎鲁特左右二旗地方执政负责人员,旗各有扎兰、伊克达各四人。每个扎兰、伊克达统辖四个苏木。每个苏木各有巴嘎达、章该、坤都、包什克各一人。以上行政人员原系军政统一性质。此外,还有专管丁藉户口的人员,百户统达,十户嘎沁。他们负责向所管藉丁户摊派牛马、车辆、粮草和各种徭役等,并乘机敲诈勒索。扎鲁特左翼旗设置的苏木,根据自然地区分为阿古拉扎兰,其属下有伊克苏木、昆都勒苏木、中心苏木、哈尔努都苏木。其它三个扎兰为茫汗扎兰、布库都扎兰、察嘎达扎兰,各直辖四个苏木。全旗共十六个苏木。扎鲁特右翼旗有阿古拉扎兰,准噶尔扎兰、茫汗扎兰、高林扎兰,各扎兰直辖四个苏木,全旗共十六个苏木。
扎鲁特二旗扎萨克,行使行政、司法和军务大权。检查登记丁藉。裁决旗内重大民事诉讼案件等事关重大的问题,必须通过议会形式,每隔四年召开一次旗最高一级会议—-旗份会(蒙语叫和硕呼尔拉)。每届集会的年份必须是逢卯、未、亥年。旗会议的具体议题包招:台吉十八岁登记,认定世袭罔替的资格,台吉出身的喇嘛登记认定托音的资格。
扎鲁特左右二旗占有广阔的游牧草场,北由霍林河流域以北60华里处的额黑库列图淳尔及库列图敖包,到乌珠穆沁左翼旗南境。南至西拉木伦河流域十三敖包林带,即后来达尔汗旗三王之一的卓里格图王借住地,与奈曼旗和哈拉哈左冀旗接壤。西为宝地阿贵、木如格大坝和老爷岭山脉以南哈黑尔河水分界,同阿鲁科尔沁旗隔河相望。东侧为牌哈达、拉哈山脉、阿尔斯郎大坝、伊和背山岭、伊和淖尔、海拉苏台淖尔分水界与科尔沁左翼中旗为邻。扎鲁特二旗北部属于大兴安岭山脉余脉形成的横断山地、河谷平川。中部为较广阔的波浪形丘陵,沼地及东西走向的阿拉丁茫哈沙坨地带。南部则是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辽阔大平原。纵观地形,从西北向东南,呈由高而低的倾斜地貌。
  ⑦扎鲁特旗清末的放垦经过。
清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对蒙古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首先禁止汉民迁居蒙古八旗,旗份间有严格的制度,旗与旗之间,不得随便跨越旗界,甚至牧群散入他界,也受处罚,封闭程度可想而知。到光绪年间,清廷宣布施行新的对蒙政策。为了防止俄国势力的东移南侵,清一反历来的禁令,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着手移民实边,开发蒙地。为此,清软硬兼施,逼迫与劝解蒙古王公开放领地。及至光绪三十一年前后,扎鲁特二旗境内,已有少数汉族流民应招进入旗地垦荒。不久,由于经棚以东林西地区以及科尔沁各旗陆续开放招垦,扎鲁特左右二旗与阿鲁科尔沁也招民垦荒。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热河都统派员与阿鲁科尔沁旗和扎鲁特左右二旗扎萨克共商之后,在三旗交界处附近新设开鲁县治,以便管理和监督日益频繁的开垦事务。同时商定,扎鲁特右旗境内,距公爷府东南二十华里之处元塔附近测量岀三平方华里,作为开鲁县衙门及城关地盘,还划定县属行政范围:东西南北以巴什哈、旧庙、胡家岗和公爷府(即公营子)等四分区,台根河南归开鲁县直接管辖。后又在县西北建兴隆镇,东设兴东镇,并驻屯一营兵力,直属热河都统指挥,以保障开垦事务的顺利进行。
⑧民国时期的扎鲁特。
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不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势力,窃取了胜利果实。袁世凯一手承袭了清王朝对蒙古民族的各种羁绊政策和统治手段,基本上沿袭清廷的行政体制。民国时原理藩院改为蒙藏院,其下属机构依然如故。而在具体施政方针上,采取了其所特有的更狡猾的办法。为了羁縻蒙古地区的僧俗封建统治阶级,袁世凯宣布:凡原有封建王公贵族,对各该地方的统治范围和占有地位,一切照旧;各盟旗王公贵族所有财产利益,依然保存不变;对蒙古扎萨克王、公爵位、俸禄,一律晋升一级等的怀柔政策,以收买人心,拢络了蒙古地区的封建统治阶级。所以,扎鲁特左翼旗的扎萨克多罗贝勒仁沁高依如布,1912年10月晋升为多罗郡王,并兼任昭乌达盟副盟长。扎鲁特右翼旗的扎萨克多罗达尔汗贝勒道布柴,同年晋升为达尔汗郡王,并兼任昭乌达盟帮办。左翼旗扎萨克仁沁高依如布死后,其长子勒旺巴拉珠尔继承父之爵位,后于1920年封为固伦亲王。由于北洋军阀政权争权夺利,不顾及社会秩序,扎鲁特左右二旗部分土著居民,失去了生产基地,又受高利贷客商的剥削,被成群的盲流所骚扰,生活不得安宁。
1912年,在扎鲁特左旗南部爆发了反封建王爷、反北洋军阀统治的壬子起义。这次以图们乌力吉为首举行的武装起义,得到全旗人民的拥护,不久起义队伍扩大到五六百人,起义军势力席卷全旗,义军所到之处,王公、军阀望风披靡。同年冬,起义军生擒王爷仁沁高依如布,杀掉了贪官污吏,火烧奸商资产,名震旗内外。仁沁高依如布第二年在本旗北部的博尔勒金庙病故。1913年10月,已故仁沁高依如布之长子勒旺巴拉珠尔继承其父之爵位。身为扎萨克多罗郡王的勒旺巴拉珠尔王爷,从民国二年开始,去北平游学,在那里纳妾(也称格格哈屯)定居,享受荣华富贵,前后七年之久不归旗执政。扎鲁特左翼旗旗务,由其母亲大福晋临时摄政。后来,责成和硕协理华兴嘎代行旗政。他掌握旗政,治理地方及内外交涉颇有办法,对民国新政效劳有功,民国政府提升华兴嘎为闲散辅国公爵位。勒旺巴拉珠尔王无嫡系子孙,接纳华兴嘎之长子阿拉塘瓦其尔为勒旺巴拉珠尔的养子,成为合法的王位继承人,1926年(民国十五年)奉令承袭扎萨克记协理辅国公。因勒旺巴拉珠尔王爷患精神分裂症,不能执政,因此不得不由小福晋呼达古拉临时摄政。当时她虽无权威可言,但是在名义上,维护了扎鲁特左翼旗的封建统治体系。勒旺巴拉珠尔于1933年奉令为扎鲁特左翼旗旗长,第二年死去。勒旺巴拉珠尔是成吉思汗第三十四代世孙,扎鲁特左翼旗的第十三位扎萨克,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爷。
扎鲁特右翼旗王爷道布柴,兼任了昭乌达盟帮办之职。他于1919年病逝。其后,由福晋太太代掌旗政。当时,有协理台吉和扎黑日其、都嘎尔、狄顺等人铺佐旗务。狄顺为人多谋善断,旗内外活动积极,为民国新政有贡献,所以民国政府提升狄顺为辅国公爵位。后来,他由北平回旗归途中,被毒害身亡。1927年(勒旺端如布继承扎萨克多罗达尔汗郡王爵位。他是成吉思汗第三十四代世孙,扎鲁特右翼旗第十四位扎萨克,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爷。
民国时期的北洋军阀政权,各方军事割据。直奉军阀之间混战不止。为在蒙古地区伸展势力,把热河作为前沿阵地,袁世凯委托热河都统直接掌握和监督昭乌达盟管辖下的各旗、县事务,积极置县衙和设治局,着手开发垦殖蒙地,大抓财政税收,以补充战乱所需的大笔开支。所以,扎鲁特两旗的放荒丈地,从光绪年间延续有增无减。1917年(民国六年)9月,扎鲁特两旗联合,在开鲁县的协助下,发表招垦布告,放新开河以北荒地一万八千顷。
扎鲁特左翼旗王爷勒旺巴拉珠尔,在北平纳妾定居时,认识了东北军阀张作霖部下参谋陆民国,后来他向陆民国等大富户借了许多钱,支付其挥霍费用。因无法偿还,卖两道沟地抵债。1920年6月,东扎鲁特旗(左)聘任高知(名高知、别号义山)为东扎鲁特旗蒙荒局局长。高义山到扎鲁特左旗之后,在古尔本套拉盖山(即炮台山)下修建三间土房落了脚。他成立了“裕丰公司”,从内地招进大批农民,由“裕丰公司”高价出售土地和地照。当时左右二旗王公及扎黑日其等人各个争先圈地招垦、放荒,私吞收入,满足欲望,放垦了大量土地。扎鲁特左旗首先将珠日合放垦给老冯家之后,又先后放垦了阿贵吐(即窟盛山)、召斯放包、少代加拉嘎、刚哈布海、白音查干温泉、道格冷阿吉、双四台、查干敖包、宝尔套拉盖、哈尔朝鲁、会斯、玛拉嘎、巴尔嘎散他拉、查干套拉改等地。扎鲁特右翼(西)旗也同样放垦了很多土地,如有:白音宝力高、白音他拉、他本胡达嘎(西五道井子)、东、西萨拉、敖老斯台加拉嘎、义丹扎拉嘎、乃曼格根、阿里满哈达和查干少楞以南,到努古斯台之间的广大地区。这样,扎鲁特两旗境内,凡能够开垦的平川沃野差不多都放垦了。因此,出现了农牧业犬牙交错的形势,放牧者只得进沙坨或上山坡放牧维持生活。所以,到二十年代,扎鲁特左右两旗人口和牲畜数目均大幅度下降。高义山为了占有扎鲁特旗这块肥沃土地和建鲁北县问题,曾多次向热河都统府打报告,但是一直没有批复。后来高义山便给热河都统汤玉麟送了一份厚礼。1923年(民国十二年)12月27日,汤玉麟委任高义山为鲁北设治委员兼警备队统领官。1924年高义山正式建立起鲁北设治局。选定腾格林河右岸,海里根图丘陵牧场周围丈量土地,在东西八华里,南北十华里范围内开始建鲁北街。在其中部哈尔道布(今旗委大院)上建了鲁北设治局衙门,并开始兴建民房。其后汉民迁居此地者逐渐增多,到民国十七八年的时候,鲁北居民已达三百户。后因兵荒马乱,鲁北人口大量减少,到伪满时期,房舍只剩三十余栋。
高义山因在重新办理换发地照时勒索农民钱财而被告发,1927年5月卸任。王用朴(外号王钱搭子)来代理鲁北设治员。1927年9月,热河都统府训令,委任李蔺森(后来鲁北人称“李麻袋”)为鲁北设治员,10月4日接任王用朴。在这期间,高义山仍不死心,到处活动,以图东山再起,他又给汤玉麟送厚礼(送鲁北烧锅和一块地号),终于第二次来鲁北任职。1929年1月28日,高义山接替李蔺森第二次任鲁北设治员。1931年9月17日,热河省政府训令,鲁北设治员高义山舞弊撤任查办,委任前天山设治员于守仁代理鲁北设治员。1932年3月22日,热河省府委任李祜为鲁北设治员。
民国时期,在扎鲁特左右二旗的原扎萨克封建领土上,出现了旗、县分治的局面。县管开垦区,旗管未开垦区蒙地。旗县同时存在。这时期,扎鲁特左右二旗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自然环境,由于时代的变迁有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封建王公贵族的繁重劳役和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随着旗地开垦日渐扩大,天然牧场相对缩小,失去牧地的大部分牧民,移到沙坨和山地谋生。另一部分牧民,走上了弃牧务农的道路,出现了蒙汉人民杂居共生的局面。个体商贩和手工业者,开始出现在扎鲁特左右二旗的各个角落,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易或原料加工活动。千百年来的单一牧业经济向多种经济结构的方向发展。随着鲁北县的建立和土地放垦,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生产和生活需要逐步多样化,有些手工业作坊和高利贷商人,开始在鲁北街及其附近地区营业。
到1930年前后,扎鲁特左右二旗境内外连年战乱,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军阀派系之间内战不停,互相抢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汤玉麟部下崔兴武的部队先后两次到扎鲁特左翼旗骚扰破坏。崔兴武的三十四团团长李守信的部下胡宝山(本名额莫格图)营长,进驻鲁北,招兵买马,扩大势力,纠集了几千人。1930年春,山东巨匪刘贵堂(刘黑七)的部队八千多人进驻鲁北。两支军阀汇合在鲁北及其附近村屯,使蒙汉老百姓的负担加重,粮草、牲畜和车辆被一掠而空。当时的扎鲁特左右二旗到处是一派凄凉景象,田地荒芜,路无行人。左右二旗的原住牧民和外来农户纷纷投亲外逃。
  ⑨伪满洲国时期的扎鲁特。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1932年3月9日成立伪满洲国。伪满洲国设置兴安局(后改兴安总署),分设兴安南分省、兴安东分省、兴安北分省。1933年3月,日本侵占热河省。5月在热河省昭乌达盟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设置兴安西分省。扎鲁特左右二旗,归兴安西分省管辖,自此废除了鲁北县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扎鲁特左右二旗之后,取消了勒旺巴拉珠尔和勒旺端如布两人的扎萨克职衔,保留了王公的爵位和称呼。日伪统治者以满洲国政府名义,给每个王公每年颁发特殊薪金。扎鲁特左右二旗王爷每年各领四千元币。1933年伪满洲国政府任勒旺巴拉珠尔为扎鲁特左翼旗旗长。左翼旗公署指定在鲁北。第二年勒旺巴拉珠尔死去。1934年伪满政府令阿拉塘瓦其尔为扎鲁特左翼旗代理旗长。1933年伪满政府令勒旺端如布为扎鲁特右翼旗旗长。扎鲁特右翼旗公署指定在西王府。
到1935年(康德二年)5月,伪满洲国政府下令,原扎鲁特左右两个旗合并为一个扎鲁特旗。旗公署指定在鲁北,任阿拉塘瓦其尔为扎鲁特旗代理旗长,把勒旺端如布调到满洲国蒙政部文教科当属官。1937年5月调勒旺端如布到兴安西省任劝业科长。1942年2月任勒旺端如布为扎鲁特旗长。把阿拉塘瓦其尔调到兴安西省,任民政厅厅长。
伪满旗公署,在旗长之下设参事官,后腾末人是第一任参事官,还有属官、巡官、警察长等均由日本人担任,实权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旗长仅是一个傀儡。旗公署下设三大科,辖六个努图克(区)
总务科:第一任科长是郝尔劳,科内有总务股;
内务科:第一任科长是关楚克扎布。科下设行政股、财务股、文教股;
警务局(科)。第一任科长是洪富升阁。下设保安股、司法股。
第一努图克公所设在好若爱里(西王府),努图克达:段日布、格力格尼马、洮同阿;
第二努图克公所设在恩克敖包,努图克达:元旦扎木苏;
第三努图克公所设在白音他拉,努图克达(区长):陈义义;
第四努图克公所设在巨里黑,努图克达:刘福田;
第五努图克公所设在鲁北,努图克达:古儒;
第六努图克公所设在梅林庙,努图克达:业力珠。
全旗设三个警察署:鲁北警察署、梅林庙警察、 巨里黑警察署。治安队官兵共约一百五十人,设两个连, 集中指派一名日本指挥官监督一切军事活动。 同时,本旗管辖 的各努图克公所所在地,先后都成立了国民学校,另外,在梅林庙还成立了一所喇嘛学校。
从1934年开始,不分农村牧区,一律归屯并户,编入“集团部落”里。全旗“集团部落”总数约有五十处。其中以蒙古族为主的“部落”三十余处。汉族为主的“部落”二十处。所谓“集团部落”,就是强迫小自然屯的住户,迁到官方指定的地方去集中,成牌编户,十为一牌,牌上设保甲制。一个“部落”几十户到百余户不等。“部落”里如有“扰乱治安”者,同牌各户均受牵连。以“部落”为单位组 成自卫队,凡年满十八岁至四十岁的男人均有充当自卫队成员的义务。南北和东西门,每天放监督哨,盘查过路行人。
旗公署各所属部门的权力逐渐集中到日本人手里。扎鲁特旗公署机构逐渐扩大,新没机构除设有征兵、税务、征粮、畜产之外,同时还设立了官办“羊场”和“农场”等产业经营部门。日本继而把魔爪伸向扎鲁特的特有资源—一畜牧业产品上来,其手法是先示范引导,后统治掠夺,在日本人的筹划下,办起了改良繁殖基地。
  ⑩昭乌达盟建立扎鲁特旗政权情况。
1945年8月8日苏军宣布对日最后一战。苏军后贝加尔方面军近九万人,分西中东一字排开攻入赤峰。东部苏军攻占大兴安岭后,经阿鲁科尔沁北部的台日黑山达坝(阿扎边界)、伊图特古尔班达坝和乌兰达坝(今巴林左旗境内,解放前阿旗管辖)三个方向首先进入赤峰北部。东路这支部队主力为克拉夫钦科上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群,下辖有第五、笫七两个坦克军又三十六、五十七两个坦克师,加上五十三集团军一部,重点负责进攻罕庙、坤都、天山、鲁北、通辽,最后占领沈阳、锦州;在东路还有一路是马纳加罗夫上将指挥的第五十三集团军第二梯队,下辖笫十八、第四十九、第五十七军等六个步兵师及一个空降师。该部先头部队经乌拉盖、农乃庙进发,与近卫坦克第六军一部经天山、林东,进攻占领朝阳、阜新、锦州。该部另一支军队从东乌珠穆旗的新庙出发,经巴林左旗(当时归阿旗管辖)乌兰坝、莫力图坝进入浩尔图、林东,转而攻占大兴、开鲁。1945年8月11日上午,苏联飞机袭击伪扎鲁特旗公署大院,日参事官松尾连逃跑。下午,苏联后贝加尔集团军第六坦克军三个师和军部进入扎鲁特旗,大部兵力继续南下,沿途驻扎部分后勤、修理和加油等部队,在扎鲁特旗梅林庙等地设有机场。8月15日扎鲁特旗境内解放。9月中旬苏军开始撤离,月末全部撤出。11月6日以勒旺端日布为旗长的扎鲁特旗临时政府建立。
苏军撤走后,扎鲁特旗归东蒙自治政府昭乌达省政府管辖。1946年3月林东召开昭乌达各旗长会议,勒勒端日布为扎鲁特旗旗长,洪富升格为蒙骑四师扎在扎鲁特旗的三十七团团长。1946年6月,原热北地委、热北军分区从林西搬到林东之后,热北地委改为昭乌达盟委,热北军分区改为昭乌达盟军分区,决定在大板、天山、鲁北成立汉民自治科,实行蒙汉分治。党组织任命范文采为鲁北县汉民自治科科长,去扎鲁特旗开辟工作。9月1日,范文采率工作队一行二十人坐马车从林东出发去扎鲁特旗鲁北。范文采和卜汝英管行政;军队方面,张德义仼鲁北大队大队长,赵敬山是副大队长。同去的干部还有张乃彬、赵钊等同志。到达鲁北后去了巨里黑(今巨日合)。初到巨里黑,群众对工作不了解,开展工作很困难。因此,工作队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同群众接触,向他们宣传共产党和八路军,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等等。同时还了解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老乡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不久,老乡们开始信任工作队了,愿意和工作队接近,并主动和队员谈心。秦纯一原是热河省委组织部的科长,昭乌达盟委派其到扎鲁待旗任旗委书记。1946年10月初,秦纯一带领干部李日新和警卫员马玉和前往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还派了一个骑兵班护送他们到扎旗的白音他拉。当时,昭乌达盟委任务是搞土改(清算、反霸)、剿匪、保护交通,维持林东至洮南沿途一带的交通线路,保证东北军区运输车队能安全顺利通过。他们到扎旗后,迅速在巨日黑秘密成立了中共扎旗委员会,秦纯一任旗委书记,范文采同志任汉民科科长,实际是副旗长,卜汝英同志任汉民科副科长,张德义同志任旗骑兵大队长,是旗委委员,秦纯一还兼任旗骑兵大队的政委。在开辟扎鲁特旗根据地中,秦纯一、范文采建立扎鲁特旗骑兵大队,改造地方武装,同蒙骑四师三十七团洪富升格、二虎叛匪开展艰苦斗争,团结布仁巴雅尔、赛音巴雅尔等进步人士与革命青年,推进土地改革,搞好武装斗争,建立人民政权,保证了乌兰夫等一大批领导和物资安抵东北。
(历史依据:哲里木盟志、开鲁县志、扎鲁特旗志、扎鲁特旗文史、内蒙古蒙古族史等)

sweetsmile 发表于 2023-7-9 16:03:05

转发了

安民 发表于 2023-7-9 16:03:22

历史悠久扎鲁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扎鲁特史话